7月2日,苏州市“市长杯”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精彩上演。视觉中国供图
7月10日下午,杭州黄龙体育中心,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盛大启动。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、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、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、中国足球协会主席陈戌源等领导,以及杭州市10所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和家长亲临现场。
揭幕战精彩纷呈,包括8人制、25分钟半场的U11男子小学组和U12女子小学组比赛,以及35分钟半场的11人制U13男子初中组比赛。参赛的6支球队分别来自校园足球和社会青训机构,其中U13初中组的浙江能源绿城足球学校,代表了深耕青训近20年的职业俱乐部足校。
此次联赛旨在打破参赛壁垒,摒弃锦标主义,普及足球运动,提升足球人口。从6月1日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、中国足协联合印发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(2025-2025年)》到赛事正式落地,仅用了1个月时间,这反映出“体教融合”的迫切需求。
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表示,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校园足球、社会青训机构、职业俱乐部梯队高度融合的全新模式。这也是推动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深化“放管服”协同治理的有力试点,对足球运动普及、后备人才培养和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
据悉,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45个赛区的赛事组织工作正在推进中,高中阶段的比赛将于8月下旬(男子)和9月初(女子)开始第一阶段赛事,初中年龄段全国总决赛于7月31日开始,小学年龄段的赛事将根据各地实际安排进行。
中国足协男足青训部部长、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执行秘书乔岱虎表示,学校、体校代表队与社会青训机构、职业俱乐部可以联合使用球队名称,在校的俱乐部队员也可以参赛。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各方优势资源互补,共同促进青少年球员健康成长。
学龄青少年对足球的热爱,是支撑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庞大规模的坚实基础。尽管国家队在2025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和2025东京奥运会上表现不佳,但青少年联赛的开展更显其珍贵。事实上,足球以其独特魅力活跃在民间,12岁以下年龄段“初级足球人口”并未因国字号球队的糟糕成绩而减少。
北京爱踢客青训机构创始人李钊表示,很多家长虽然不关心职业足球,但愿意让孩子踢球,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。足球让家长感受到孩子“成长的快乐”,有助于塑造孩子性格。
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的刘宇的儿子曾是幼儿园“性格孤僻”的孩子,踢足球后变得开朗。刘宇认为,足球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,提前完成作业,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。
过去5年,北京市小学生的家长将孩子送上足球场,主要是为了培养“小升初”特长生。但随着北京市教委宣布取消“小升初”特长生招生,足球青训机构发现,家长和教练普遍认为足球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郭剑 来源:中国青年报